首页>文化资讯>行业资讯>金逸瑞·痴迷南宋哥窑的制瓷人

金逸瑞·痴迷南宋哥窑的制瓷人

金逸瑞·痴迷南宋哥窑的制瓷人


金逸瑞

高级工艺美术师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

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1970年1月出生于浙江龙泉,男,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朝兴先生。

1986年 开始从事龙泉青瓷设计制作

2004年 创立龙泉市南宋哥窑瓷业有限公司

2010年 南宋哥窑”获得商务部《中华老字号》称号,本人为“中华老字号”传人

2012年 创立龙泉市传世哥窑青瓷研究所。


金逸瑞·痴迷南宋哥窑的制瓷人


2005年 作品“洗” 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银奖;

2006年 作品“仿哥袖吉祥洗” 被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8年 作品“粉青如意洗” 英国珍宝博物馆正式典藏

2009年 作品“米黄釉洗”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收藏

2010年 作品“缠枝牡丹大洗” 被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收藏;

2011年 作品“哥窑葵口洗” 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3年 作品“哥釉胆瓶” 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2013年 作品“哥窑鬲式炉” 参加法国卢浮宫中国书画艺术邀请展参展

2014年 作品“哥窑鬲式炉” 获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百花杯”金奖

2016年 作品《莲花盘》 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6年 作品《七弦瓶》 G20峰会期间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专用候机楼贵宾厅陈列展示


世家出身,在瓷厂成长

  与青瓷结缘,对于金逸瑞来说,也许是他今生早已经注定了的事情。

  1957年,龙泉青瓷在断烧了几个世纪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热切关注和扶持下,恢复了烧制技艺。此后不久,在龙泉上垟等地方,逐渐成立了国营龙泉上垟瓷厂等一批后来盛极一时的龙泉青瓷厂。从此,龙泉青瓷踏上了一条复兴的阳光大道,恢复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期间,龙泉青瓷产业的一些中坚力量来到了上垟,其中有老一辈大师李怀德,有少壮派的金可喜(金逸瑞的父亲),也有日后成为龙泉青瓷界的代表人物徐朝兴大师等人。他们怀着一颗报国之心,披荆斩棘,为龙泉青瓷业的复兴和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几十年间,上垟瓷厂逐渐步入繁荣时期:烟囱林立,车来人往,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生产景象。不仅如此,瓷厂还开办有瓷厂子弟幼儿园,镇上的学校也以瓷厂子弟学校命名,上垟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瓷国”……

  在金逸瑞的记忆中,他的童年几乎都是在瓷厂里度过的:“父母都在瓷厂里上班,我们家又住在瓷厂宿舍里,以前没什么东西好玩,我们要么在瓷厂里跑来跑去,要么跑到车间里在大人的身边玩泥巴。”

  上学后,耳濡目染的少年金逸瑞就不再调皮了。每次放学之后,他就经常站在一旁仔细地看着瓷厂里的工人干活。不知不觉当中,他便知道了青瓷烧制的许多工序,譬如灌浆、修坯、素烧、上釉等等。有时候,大人们兴致来了,还会手把手教他怎么拉坯修坯等……

  1986年,16岁的金逸瑞从上垟瓷厂子弟学校初中毕业。当年12月,进入了上垟瓷厂工作。刚开始,金逸瑞被分配到高压灌浆车间,跟着老工人学习。车间里的老工人,大多是叔伯前辈,几乎是从小就看着他长大的。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大家都对金逸瑞倾囊相授,没过多久,他在灌浆技艺上就十分精熟了。

  “那时厂里每天都有生产计划,车间按照厂里的计划,也给每个工人定了生产计划。我的手脚算快的,到后来每天几乎都比别的工人提早一两个小时完成生产任务!”金逸瑞回忆说。

  此后几年,金逸瑞在瓷厂里做过陶瓷机械工人、跑过瓷器销售。这些工作都为他今后的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大师引路,开始“识”瓷

  对于金逸瑞来说,假如国营龙泉上垟瓷厂繁荣至今,也许他现在还是瓷厂里的一名工人亦或管理者。

  然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那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国营上垟瓷厂,由于种种原因走向衰败直至倒闭。“我和我的两位哥哥以及其他许多瓷厂的工人,就这么被卷进了‘商海’,各自成了青瓷私营大军中的一员。” 金逸瑞说,为了谋生,上垟瓷厂正式倒闭之前,就有许多工人提早开始另寻出路了。

  金逸瑞的大哥金逸林就是其中的一位,早在1995年瓷厂衰落时,他就开始自办青瓷作坊。随后,金逸瑞开始跟随大哥系统地学习制瓷技艺。

  2000年前后,已经有一定青瓷烧制系统技艺的金逸瑞跟朋友联办了宋窑瓷厂,一起生产仿制南宋哥窑、南宋官窑的产品。“那时候对青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种‘能赚钱的产品’上。那时的我还徘徊在青瓷艺术的大门外。”金逸瑞回忆说。

  直到有一天,他二哥金逸荣给他搭建了一条通往青瓷艺术的道路,才把他领进了青瓷艺术的大门,让他从此对青瓷艺术如痴如醉……

  二哥金逸荣在青瓷的收藏鉴赏、制作技艺以及青瓷商业活动交流等多方面都有所研究。2000年以前,金逸荣便开始在杭州搭建现代龙泉青瓷的交流、收藏平台,开设了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店铺“龙宝堂”,专门代销龙泉青瓷界大师的作品。

  2000年年底的某一天,金逸荣回到龙泉,拜访徐朝兴、夏侯文等青瓷大师,一边鉴赏大师们的作品,一边和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那天,跟随二哥一起的金逸瑞在一旁听得如痴如醉,从此对青瓷有了全新的理解。

  “大师作品和那些瓷厂里用模具生产出来的陶瓷工艺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大师作品讲究的是个人技艺的表现与作品的艺术内涵,而批量生产的日用工艺产品则是服务日常生活的用具。这使我发现自己过去对青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赚钱产品的层面上,而没有认识到青瓷其实更应该是一门艺术!”金逸瑞至今回忆起来还有些激动不已。

  此后,金逸瑞便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去聆听大师们对他们自己作品的创作过程的回味、艺术内涵的阐述,以及对每一件青瓷的造型、釉色、工艺等好坏的取舍。而这一切,都让他对青瓷艺术的理解仿佛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

  

痴迷哥窑,潜心研究瓷艺

  2004年,对龙泉青瓷有了更深一层理解的金逸瑞,决定动手开始尝试创作自己的青瓷作品,而被南宋哥窑特殊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的他,决定潜心研修南宋哥窑瓷艺。

  但是,要把理论付诸实践又谈何容易?

  “尽管从小受父辈熏陶,又有从业实践的经历,但2004年一整年下来,我只烧成了四五件作品。其实那时候的‘作品’充其量只能算是‘成品’!”金逸瑞回忆最初创作的日子感慨不已。

  青瓷的烧制工序非常多,一件完美的作品,必须在造型、釉色和工艺等多方面都无可挑剔。其中,釉料配方不仅关系到一件作品的完美度,更是一件青瓷能否成品的关键。

  “刚开始可以说基本没有成品率,辛苦了几个月做好的东西拿去烧,出炉的都是废品!”金逸瑞说,那时最常见的是烧出来的青瓷缩釉、坯体断裂、挂釉等,而这一切都和釉料配方有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反复调配釉料配方,几百次试验之后,金逸瑞终于逐渐摸索出了其中的奥秘,提高青瓷烧制的成品率。而在这过程中,他更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擅长薄胎厚釉和支钉烧!

  2005年10月,金逸瑞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挑选了一件哥窑作品“洗”送到杭州参加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竟然获得了银奖。

  2006年上半年,温州一位青瓷收藏爱好者,一口气高价收藏了他三件薄胎厚釉的哥窑作品。

  同年9月份,他的作品“金丝铁线洗”被龙泉市博物馆收藏,期间并同其他大师的作品一起被展出,大大提高了金逸瑞龙泉青瓷界的知名度,此后很快有当地青瓷收藏家找上门来……

  “我的东西(青瓷作品)不多,但都是尽心去做的。其实当初我并不是为了拿去卖而去创作的,徐老师、夏侯老师以及我的两位哥哥都经常提醒我,创作不应该是为了金钱和名利!”金逸瑞说,青瓷艺术,远观是一回事,用心体会又是另一回事,只有用心做,才能出好东西。

  

以商养“艺”,传承青瓷文化

  2004年12月,在二哥金逸荣的帮助下,金逸瑞与二哥联合创办了一家青瓷公司,由于偏爱南宋哥窑瓷器的古朴与典雅,他们将公司命名为“龙泉市南宋哥窑瓷业有限公司”。

  从此,他便开始了以商养“艺”,商“艺”结合的道路。

  在金逸瑞的内心深处,在青瓷艺术上有着自己的打算,那就是继承传统,致力创新。理想是美好的,但是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我们是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钻研青瓷艺术首先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先能养家糊口,然后才有能力和心思去做艺术!”金逸瑞说,说得“俗”一点就是先要挣到一定的资本,然后用资本推动、发展艺术。

  其实这也是创办“龙泉市南宋哥窑瓷业有限公司”最真实的初衷,但是这一切随着他对龙泉青瓷尤其是南宋哥窑内涵的深入了解,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青瓷不应该只是我们从业者挣钱的工具,她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作为我们后人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承并发扬光大!青瓷大师徐朝兴等前辈,已经为我们这些后辈做了很好的榜样……”金逸瑞说。

  正因为在内心深处有了这样的改变,金逸瑞后来才会在充满利诱的浮躁的商海里潜心钻研青瓷烧制的技艺……

  有一天,金逸瑞的二哥金逸荣在网上浏览网页时,发现了一篇新闻报道,称许多中华老字号在海外频频遭抢注。这一消息让兄弟俩为之一惊:南宋哥窑这一传承千年的青瓷品牌是否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呢?于是,兄弟俩立即开始着手准备注册南宋哥窑商标的有关事宜。2007年3月18日,龙泉市南宋哥窑瓷业有限公司终于将“南宋哥窑”正式申请注册成为中国商标。

  在申请注册商标期间,为了更好地传承南宋哥窑技艺,2007年2月22日,金逸瑞龙泉青瓷界的泰斗徐朝兴为师,专心学习更细致、更全面的青瓷技艺。几年来,在徐朝兴的细心指点下,金逸瑞的青瓷技艺日趋成熟,成为如今龙泉众多中青年艺术家中的佼佼者之一。

  2010年,“南宋哥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

  如今的金逸瑞已经是浙江青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的南宋哥窑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受到了青瓷界和收藏界的肯定。

标签:

分类阅读

热门阅读